電梯是大家日常出行常用的一種工具,使用數量在不斷上升。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數據,2014年我國登記在冊電梯已經達到359.8萬臺,2015年有望繼續新增60到65萬臺。中國成為電梯保有量、年產量、年增長量世界第一的國家,而上海、北京電梯擁有量分列世界城市前二名。雖然在隨著電梯使用數量的上升,電梯質量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電梯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選型配置與使用條件不適應、維護保養不到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渠道不暢通,以及老舊電梯逐步增多等原因,電梯事故時有發生,電梯困人等故障還較多,電梯安全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2014年7月16日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廣州共處置電梯困人2562宗,故障1386宗,解救被困人員6947名。其中,6月份的電梯故障七成發生在住宅小區居。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如何站在“互聯網 ”的風口上,保障公眾安全乘梯、便利乘梯?這也成為電梯行業的新課題。
中國電梯應用物聯網技術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部分電梯廠家在國內率先采取有線電話聯網的方式建立了電梯遠隔監控系統,這是電梯物聯網應用的雛形。由于當時無線基站少、信號不穩定,只能采取電話線來實現電梯與廠家監控中心或城市監控平臺的物理連接。由于受到現場布線的限制,加之昂貴的電話座機費用,使得這項技術的推進并不容易,其它大部分廠家都處于觀望狀態。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基站的不斷建設、移動數字網絡覆蓋面積不斷擴大,電梯等廠家迅速將電梯有線遠程監控系統升級為無線遠程監控系統,這是電梯物聯網發展的第二階段,促進了杭州、南京、廣州等城市96333應急平臺建設。電梯無線遠隔監控報警系統采用無線數字信號傳輸,僅需現場具備移動信號覆蓋即可,安裝方便,不受建筑布線限制,具有異常自動預警、關人自動報警、故障自動發報、遠程雙向通話、主動狀態查詢等功能。從實際運行的效果看,這套系統使電梯故障報警的時效性大大增強,電梯維護保養的效率更高、維保品質更有保障,顯著降低了事故發生率,有效提高了電梯運行安全水平。
在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電梯制造與維保這樣的傳統行業融合發展,呈現出新形態、新業態。中國電梯行業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工業領域之一,早就已經擺脫了“粗、笨、傻、大”的傳統制造業的落后形象,無論是在市場規模還是技術標準上都已經躍居國際前列,早已進入“創新2.0”的階段。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態的發展,國內主流電梯企業正在重塑電梯物聯網、云計算、社會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形態,也就是電梯行業的“互聯網 ”——互聯網 電梯資訊(云端傳媒)、互聯網 電梯智能(客流智能管理系統)、互聯網 電梯安全(全新無線遠隔監控系統)。這其中,“互聯網 電梯安全”是重中之重,也是電梯物聯網發展進入的第三個階段,以“互聯網 電梯安全”為代表的工業4.0必然打破在電梯采購、管理、監管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維,從電梯的設計、生產、銷售到安裝、維保、改造、汰換以及管理、監管的全流程對電梯行業進行革命性改造,這必將有助于加快形成“企業全面負責、政府統一領導、部門聯合監管、檢驗技術把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共治的電梯安全長效機制。